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经开区:奋力迈向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09-26   

  长虹空调

  利尔化学

  旭虹光电

  核心提示

  以历史方位谋发展,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绵阳经开区成立于2000年8月,2012年10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纵观20年发展历程,经开区虽然先后整合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郊工业园和农科区,管理体制前后经历6次调整,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初心从未改变,步伐一直坚定笃行。站在建区20年这个时间节点,经开区已蓄势待发,正以崭新姿态全面开启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新征程。

  艰苦奋斗二十载重整行装再出发全面开启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建设新征程

  市政协副主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兰劲

  绵阳经开区成立于2000年8月,2012年2月与绵阳农科区整合为新的经开区,2012年10月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

  回望过去20年,经开区从500万元起家,坚定不移发展制造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强区之路。特别是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以来,经开区发展不断提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9%,基本形成了以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为主导的三大产业集群。2019年,全区累计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家、市场主体13262户,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在全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比78.3%,全区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总数达到222户,企业平均利润率达到8.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园区成功从昔日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农村蜕变为当今高楼林立、工厂遍布的城市新区。

  今年,站在建区20周年的时间节点,经开区党工委围绕“产业强区、活力新城”的发展愿景,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工作取向,明确了“党建引领、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业绩一流”的基本思路。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全员聘用制改革试点,6个试点部门130名新聘任干部全部到岗履职,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7岁,30岁及以下干部占比提高了25%,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干部占比提高了20%,工业类专业干部在干部总数的占比提高了7%。同时,建立健全了周一夜会、月度观摩考核等运行机制,成立了土地和规划管理委员会、项目投资促进委员会等抓项目促投资议事机构。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动下,经开区先后引入产业项目22个,协议引资126.21亿元;4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84.8亿元;25个重点项目实现竣工,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相继与重庆长寿经开区、北碚区蔡家智慧新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盐亭县达成协同发展协议,5家金融(保险)机构决定到区设立分支机构;总投资1.55亿元的绿化工程加快实施,园区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当前,经开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已蔚然成风。

  展望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绵阳发展重视空前、支持空前,各种战略机遇、政策机遇在绵阳交汇叠加,经开区就像处于加速前行的“火车”,只要用力奔跑就能获得更快的“加速度”。经开区将紧紧扭住发展先进制造业不动摇,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并重,持续用力,争取尽快实现较大突破。将着力壮大经济总量,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培育企业、壮大产业上,坚持抓项目、稳投资,力争到2022年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70亿元,聚集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户。将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主动与社会各界谋求合作共赢,持续深化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全力支持经开投控集团做大做强。将着力建设活力新城,把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教育卫生事业短板,完善“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建设宜业宜居宜商新高地。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秉持企业创造财富、政府提供环境的理念,精准对接企业、群众需求,做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打造“经开服务”品牌。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站在建区20周年的新起点上,经开区将瞄准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定位,重整行装再出发、艰苦奋斗再创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艰苦奋斗筑根基,跨越发展劲头足

  回望过去20年,从最初500万元启动资金,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亿元,经开区建设发展完全依靠产业支撑,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特质,也奠定了制造业发展的基石,目前进入制造业强区上升期。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跨越发展势头强

  从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8.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5.3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9.9%。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企业效益、营商环境以及支撑能力的不断改善。2019年,辖区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总数达到222户,企业平均利润率达到8.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通过建立市内首家园区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136”工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迸发,市场主体达到13262户,近3年增速始终保持11%以上;区属平台公司经开投控,资产规模由1.95亿元起步,增长至2019年的110.76亿元。20年艰苦奋斗积累下的发展基础,为其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产业框架雏形初现,转型升级基础实

  经开区始终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落脚点,已基本形成了以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为主导的三大产业集群,2019年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8家。其中,3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3%。另外,一批高成长型领军企业技改扩能步伐不断加大,近3年企业实施技改扩能项目129个、总投资70.77亿元,利尔化学、海立电器、旭虹光电连续3年产值平均增速在15%以上,其中利尔化学2019年产值超过30亿元,成为四川最大农药生产企业。当前,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经开区制造业正向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转型。

  城市环境明显改善,融合发展态势好

  经过历年发展,绵阳经开区已基本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格局,产、城、人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已建成市政道路158公里、在建13公里,占规划总里程185公里的92%,水、电、气、通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CBD万达广场、桃花岛酒店等商贸设施投入使用,金融保险、运动休闲等城市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完善,滨江商业圈渐露雏形。辖区常住人口已由2012年约7万人增长至2019年约28万人。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实施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绿化45万余平方米,城市环境为之一新。

  坚守初心挑重担,对标先进争一流

  站在建区20周年,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第8个年头的历史时刻,回首来时之路,经开区一直牢记初心和使命,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帮助。2018年7月,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明确支持经开区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赋予了经开区初心使命以新内涵。2020年3月,市委对经开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瞄准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定位,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勇挑重担、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贡献更大力量。”

  今年,经开区党工委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工作取向。

  在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进程中,经开区要坚持同步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朝着“产业强区、活力新城”的愿景,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党建引领、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业绩一流”的基本思路。“党建引领”是基本前提,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是重要载体,就是要牢固树立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理念,“大抓

  项目、抓大项目”,持之以恒按“四个一批”要求抓好项目推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服务优化”是主要抓手,就是要全力做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工作,自觉当好人民“勤务员”,深入一线解决好企业、群众的实际问题,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四川领先、全国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业绩一流”是工作要求,就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优化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实现突破、勇争一流。

  砥砺奋进再出发,努力迈上新台阶

  经开区要想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必须紧紧扭住推进制造业强区的关键环节,围绕短板和不足,坚持从四个方面持续用力,并争取尽快实现较大突破。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做实加快发展基础保障

  经开区将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开放强动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能。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今年上半年,经开区在4个经济部门和2个综合服务部门率先实施全员聘用制改革试点,4月底基本完成了改革工作。同时,建立月度考评机制。从目前运行来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经开投控争创AA+主体信用评级,探索一个大平台加若干子公司发展模式,引进专业优秀人才充实管理层,改革公司管理体系,努力把经开投控打造成为川内金融与实业并举的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

  拓展开放合作领域。争取与四川发展集团、绵投集团、科发集团等国企在项目建设领域合作实现突破。用好金融顾问制度,破解融资难题。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与北碚蔡家智慧新城、长寿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建立合作发展长效机制。加强与涪城三台区域合作,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着力壮大经济总量,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经开区将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培育企业、壮大产业上,坚持抓项目、稳投资,努力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主攻特色优势产业。始终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实施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智慧家庭产业功能区,布局建设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两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专而精”的制造业产业优势,力争到2022年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70亿元,聚集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户。

  持续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以华丰为代表的连接器产业联盟加快形成。全力支持利尔化学做大做强。主动对接上海海立产能转移,力争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产值超过50亿元的海立产业集群。

  抓实“双招双引”。力争重大项目招引

  实现突破。举行经开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推介会。持续优化人才生活环境,优先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落户、保险转移接续、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

  强化项目投资牵引。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实施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月调度制度,建立“1+4+1”的工作机制,每年至少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聘请专业机构进行业务指导。落实区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做到以“净地”等项目。

  着力建设活力新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经开区将把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城建攻坚行动,创新和优化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宜业宜居宜商的活力新城。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建成区城市市政景观改造提升,对绵盐路、二环路等重点路段两侧绿化进行提升改造。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改善群众身边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促进夜间经济有序发展。

  构建良好基层治理体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构建完善“群众为主、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完善“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提高公共配套供给质量。着力引进一流师资力量、营造一流办学环境,高水平建设三江实验学校,加强与市三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对接,加快推进三江医院项目和中医健康城,不断补齐教育卫生事业短板。

  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打造“经开服务”品牌

  经开区将坚持企业创造财富、政府提供环境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打造“经开服务”品牌。

  实施精准供给。精准对接企业群众需求,以做产品的心态满足企业和群众多样化需求。制定“一揽子”标准化解决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特色化公共服务产品。

  坚持精细管理。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做到该放的放、该管的管,既严字当头,又避免“一刀切”,充分保障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非禁即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用心用情服务。发扬“店小二”精神,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做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继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实施政务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持续优化窗口设置和服务流程,全面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实行企业开办“零成本、一日办、一次办”机制,推动企业开办便捷化、高效化。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