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扶贫车间”建村头村民生活有奔头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10-30   
  原标题:“扶贫车间”建村头村民生活有奔头

电子元器件加工

  讯  “以前外出打工,家人孩子得不到照顾。现在不用出远门,也能把票儿赚。”近日,在三台县塔山镇连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正在“上班”的刘德国老人谈起现在的生活,十分感慨。

  年近七旬的刘德国是塔山镇白龙村2组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村里推进“三变改革”,大力开办扶贫车间,他便在家门口的农业公司扶贫车间里“上班”,年收入2万余元,早已顺利脱贫摘帽。

  白龙村是塔山镇“插花式”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以来,镇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规划了生猪、胭脂脆桃、蔬菜3个主导产业,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成立了大兴农机、国豪种业、美点牧业、龙尊酒业等“扶贫车间”和工厂,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

  这只是三台县多管齐下,激发当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增收致富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台从强化基础设施、金融支持、服务平台、技能培训、回引带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及全域电商等方面推进试点,吸引了大批人员返乡创业,一大批“扶贫车间”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

  藤编制品、蔬菜加工、服装加工、电子元器件加工……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各镇乡扎根落地。位于刘营镇的曹氏酱腌菜生产厂生产车间里,20名工人正忙着加工各类泡菜。2014年以来,该厂在玉林、鲁班等镇乡的7个贫困村和3个“插花式”贫困村建立蔬菜生产基地2700余亩,组建小型“扶贫车间”10余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多人从事蔬菜种植和就近务工,帮助其实现人均年增收800元左右。在青东坝工业集中区的鸿星尔克车间里,留守在家的秦娟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她说,以前照顾家里的病人没法出远门,现在每月就能挣3000多元,还包吃包住,划得着。

  52岁的曾昌武是古井镇古井村人,2016年,他看好家乡的发展环境回乡创业,在建平镇姚家沟和芝麻村先后流转土地和荒坡地近2000亩,成立昌武果疏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扶贫车间”,带动周边村组发展水果、蔬菜种植,面积近3000亩,吸纳500余户村民入股,解决了50余名脱贫户的就业问题。

  截至目前,三台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2万人,创办企业超过5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4200家,带动就业超过7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人数2.6万余人。仅去年,该县举办就业技能培训“扶贫专班”、品牌培训40余期,培训劳动者近2000人,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多场,实现脱贫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余人。

  现在,“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已成为广大农村群众尤其是脱贫户生产生活的新常态。同时,一些原本有工作能力,却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也选择了就近打工,月收入达到三、四千元。(刘玉明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彭雪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