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弘扬科学家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12-27   
  原标题:弘扬科学家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发言摘登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11月5日,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的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在“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举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致敬缅怀老一辈科学家的丰功伟绩,就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展开热烈讨论,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以身许国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建军——

  发扬“两弹”精神建设科技强国

  在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建军以《发扬“两弹”精神建设科技强国》为题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需求铸就“两弹”精神和“两弹”精神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两弹”精神是什么?“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邓建军讲述,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等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家把对党的忠诚和祖国的热爱,化为科技攻关的强大动力,在秘密历程中奋勇登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展现出爱国奉献、使命担当的崇高科学家精神。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工作者应该做什么?抓住国外热点还是对标强国?“跟踪只会落后,创新才能超越!”邓建军认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自身需求为目标,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取得标志性科技成就,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邓建军希望,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

  国家的重大需求培育我成长

  “我很幸运也很感恩,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引导和培育我成长。”在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作主旨报告,分享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1952年,我高中毕业,正思考选择未来的专业方向。当时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缺少矿产资源和能源,号召年轻学子们‘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丰富的矿产’。我被这句话打动,考取了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勘探系。”欧阳自远回忆,从1958年到1993年,历经35年前期准备,科学家们认为中国有能力开展月球探测,请求国家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没想到,这一论证过程又经历了10年。

  “2003年,由孙家栋和我负责编写《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欧阳自远说,2004年1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期绕月探测立项,并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我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回忆过往,也展望未来。“我们下一步还要完成月球取样返回,我们要飞得更远,去探测火星、木星和木星系统、小行星、彗星,以及进行星际的穿越探测。”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已经进入深空探测的新时代。

  “做好科学研究是我的天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十多年来,我作了各类型公众的科普报告600多场。”欧阳自远希望青年学子要热爱科学、敢于献身科学,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俊华——

  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

  “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上,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俊华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的主旨报告。在现场,他用内涵丰富的小故事,讲述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与航天精神。

  杨俊华表示,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展,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

  杨俊华从“航天四老”之一任新民、“时代楷模”徐立平到中国航天“八百壮士”,再谈到随着探月、北斗等重大工程的相继实施,孕育了探月精神、北斗精神,不断丰富和充实了航天精神的内涵。“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到航天精神中,体现新时代特色,赋予航天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杨俊华表示,第一要义是热爱祖国、以国为重、为国争光、自主创新的意志和精神,这种精神将航天人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员朱明远——

  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谨周密的工作态度,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严于律己的道德风范,宁静致远的人格魅力……”在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上,中科协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员、朱光亚之子朱明远作了题为《朱光亚的三进三出“北大”与中国的核武器事业》的主旨报告。

  作为朱光亚的儿子,朱明远在论坛上向大家念起70年前父亲联合其他51位留美同学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朱明远详细讲述了朱光亚“三进三出”北大的事迹。朱光亚三进三出北大,每一次的“出”,都和核武器有关。第一次是进西南联大学习物理,1946年由国民

  政府委派“离开北大”赴美学习原子弹制造技术;第二次是1950年回国后,又回到北大,在物理系任教,1952年离开北大,赴朝鲜担任板门店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处翻译,另一个任务是作为观察员考察美国是否在朝鲜使用了原子弹;第三次是1955年5月回到北京,筹建北大物理研究室(代号6组),任务是尽快为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事业培养专门人才(1958年,该室更名为“技术物理系”),1957年2月,任原子能研究所中子物理室副主任,再次离开北大。

  朱明远表示:“‘三进三出’反映了中国人实现原子梦的历程。无论岗位伟大还是平凡,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国家现代化的梦想也会越来越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

  让科学家精神照亮人间

  “科学虽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两弹一星’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精神境界。”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作了题为《让科学家精神照亮人间》的主旨报告。

  李后强表示,科学家精神的实质与要义包含六个方面,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以及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学家精神具有‘正六边形’品性,其中‘一心’即‘崇善’,追求美好、吉祥、圆满。‘六边’即爱国、创新、求实、奉献、

  协同、育人。”李后强表示,其中,爱国的本质是忠诚,创新的本质是增值,求实的本质是严谨,奉献的本质是给予,协同的本质是配合,育人的本质是生养。科学家精神具有椭圆智慧,引导我们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科学家精神不等于科学精神,前者包含后者。中国科学家精神不同于外国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家坚持党的领导,服从组织安排。

  “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人民立场为边界、以人民愿望为使命……”李后强提出,科学家精神具有这样的智慧。他表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清新,有助于公民道德的建设,有助于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助于大千世界的和平繁荣。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若雪 黄小芹)

  编辑:谭鹏

b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