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深化农村改革 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2-14   
  原标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改革 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讯 日前,在梓潼县长卿镇的三泉全康扶贫专业合作社“1+5”生猪扶贫代养场里,2000多头“扶贫猪”有的在吃食,有的在喝水,长势喜人。“我们修建了两栋正大‘1100’代养场,60户农户用扶贫贷款和政府补助折股入社,不出一分钱,就能分红。”专合社理事长白飞龙说。

  “靠着‘1+5’生猪产业扶贫模式,我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得了一千多元分红!”家住长卿镇兴隆村的脱贫户蒲仲满2017年就加入了专合社,如今,说起分享红利,他开心不已。

  上述的“政府+龙头企业、金融单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1+5”产业扶贫模式,获评了“2016年四川十大转型改革发展案例”称号。而这只是我市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在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市聚焦农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目标和脱贫攻坚任务,以县(市、区)委书记、市级部门主要领导牵头挂牌推进农村改革项目为抓手,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注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就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我市坚持数量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重,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34家、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164家。

  各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田新力量耕耘绵州沃野,还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去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70.95亿元,增长5.4%。

  “有了这本证,心里更踏实了。”2017年8月,农民蒋自林从江油市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人手中接过《林权流转交易鉴证书》,开心不已。老蒋坦言,有了鉴证书,放手投资的疑虑被打消,心底吃了“定心丸”。

  这是我市范围内首本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通过规范化流转,撂荒耕地、低效用地、林地、“四荒地”等“沉睡的财富”正被进一步唤醒激活,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又一引擎。

  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耕地和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承包耕地颁证率98%、林地颁证率98%。组建市、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0个、乡镇服务站170个、村社信息收集点3300个,建成覆盖全市的流转服务网络。办理农村产权交易鉴证1302宗,交易鉴证金额突破30.39亿元。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1004本次,涉及面积39.1万亩。

  “几年来,我们稳中求进,奋发有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和改革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工作。同时,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3个方案取得实效。(王长兵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灵越)

  编辑:谭鹏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