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王右木:勇立潮头播火种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4-09   

  走进江油市武都镇,拐过热闹的街道,藏在苍翠松柏间的红顶白墙建筑,便是王右木纪念园。

  “我们就是要当好‘翻译者’,挖掘好、传承好、讲述好绵阳红色故事,把红色历史更立体、有重点地呈现给观众。”在纪念园内,王右木纪念园主任王良秋告诉记者。

  王右木1887年出生于今江油市武都镇,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更是四川的党、团组织创始人。1920年底,他在成都组织“马克思读书会”,吸收广大有志青年学习《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为马克思主义在川传播开启先河。

  走进“王右木烈士革命事迹陈列馆”主题展馆,展馆布设了“寻求救国救民良方”“革命活动轨迹”“英烈精神永传承”等3个主题展馆,一件件王右木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都得到完整展示,它们透过历史烟尘,为慕名前来的参观者讲述当年的峥嵘岁月。

  播撒思想火种

  1914年,在亲友的帮助下,王右木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毕业,考取日本公派留学。在日本,他结识了李大钊,参加了李大钊创办的“神州学会”。当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日本已较为流传,王右木如饥似渴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书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

  1918年秋,王右木从明治大学毕业后回国,受聘于成都高等师范学堂,也就是四川大学前身。当时,王右木任学监,兼授经济学和日文,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办报……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极大地震动和影响了绵阳的先进分子。王右木更是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底,王右木在成都组织“马克思读书会”,吸收平武的张秀熟、梓潼的裴紫琚、江油的姚次恭等参加。当时学习资料比较缺乏,王右木自费订购了《新青年》《觉悟》《东方杂志》等进步刊物,还手抄、油印《共产党宣言》供会员学习,并亲自给会员讲解。

  1922年2月,王右木又创办四川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人声》报。在发刊词中,他旗帜鲜明地宣示:“直接以马克思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的一切问题。”

  虽然由于当局的不断迫害,再加上办报经费非常困难,出了五个月左右的《人声》报被迫停刊,但《人声》报的出版发行,给全川的革命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青年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概要和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为四川党、团组织的创建,作了思想和组织的准备。

  英烈精神永传承

  1923年6月,经恽代英向团中央推荐,王右木在成都团地委改选时任书记。7月被选为四川民权运动大同盟文书股主任。

  1923年10月,王右木选拔了一批团员优秀分子先后转为共产党员,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最早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同年冬天,中共中央正式任命王右木任成都党组织书记。

  王右木经常召集在蓉读书的江油籍学生谈话,指导他们的学习,支持他们的革命活动,并给他们介绍《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在一次约张秀熟和江油、彰明两县学生谈话时,他表现了对家乡农民生活的关怀、对土豪劣绅的憎恨,鼓励同学们要多学马克思主义,回乡后要造成一种势力以改造乡村,开创出一种新局面来。

  直到1924年遇害,王右木始终没有停止对真理的探索——当时,他正从广东出发返川,沿途进行社会考察和革命宣传。

  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王右木毫不畏惧、英勇斗争,为推动民族解放事业披荆斩棘,奠定了四川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基础,献出了全部心血和宝贵的生命。

  思想犹如一粒火种,一经播撒,便点燃真理之光,穿透星夜,照亮征程。王右木牺牲后,他播撒的革命种子仍在发芽成长——王右木在成都执教期间,许多进步学生受其影响参加了“马克思读书会”,如王右木的学生、后来成为绵阳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张秀熟等。

  “是马列先驱星火燎原歌昂易水,为青年向导朝阳鸣凤响彻人声。”王右木纪念馆大门的楹联是烈士短暂却伟大一生的写照。

  1952年元月18日,毛泽东主席为王右木烈士家属签发了“光荣纪念证”,以褒奖他为中国革命胜利所作出的贡献。

  如今,很多党员来到王右木纪念园参观学习。“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王右木纪念园内回响着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来自各地的党员参观者们精神饱满,握紧拳头,庄严宣誓。(融媒体记者 郭若雪)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