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光影流转 唱响两岸“不了情”——解读绵阳原创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2-11-27   
  前不久,由绵阳市歌剧舞剧院、三台县委宣传部、三台县文广旅局联合出品,根据《高山青》歌词作者、出生于三台县三元镇的邓禹平与三台女子白玫的爱情故事创作的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在绵州大剧院演出。这也是该剧创作完成后,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演出。

  在9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以全息投影、多样的演唱形式和唯美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跨越海峡两岸、长达40年的爱情故事,传递“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渴望团圆”的家国情怀,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故事表达 90分钟里的爱与错过

  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开场,一个时钟出现在舞台大幕,在滴答的钟声后,歌曲《高山青》唱响,为整个音乐剧演出启幕。

  《高山青·潼川情》全剧90分钟,有序幕、六场、尾声等8个部分。在第一场中,一群人在欢歌热舞,轻快的爵士风格,表现出青年邓禹平与白玫的爱情之喜。这时,白玫收到家里的电报,让她速归。她并不知道,这次回家,带给她的是与邓禹平一生的分离。

  第二场中,回到家乡三台的白玫被家里逼婚,毫不知情的邓禹平在轻松的生活中写下大量情诗。在丫鬟的帮助下,白玫逃婚离家前往重庆。第三场开始时是1947年1月,邓禹平随剧团前往上海,他留下一封信委托好友转交白玫。他刚离开,白玫赶到重庆。

  第四场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夏,白玫从重庆女子师范毕业后准备前往上海,而此时的邓禹平已随剧团前往台湾拍摄《阿里山风云》。第五场故事发生在1949年,白玫一直在重庆等待邓禹平的消息,直到解放,她等来的是邓禹平所在的剧组滞留台湾无法回来的消息。

  滞留台湾的邓禹平,将他对白玫的思念变成一首首诗歌,其中他写给白玫的诗《高山青》成为《阿里山风云》主题曲。1986年,邓禹平生前好友找到白玫。听到那首歌时,白玫说,“虽然无法联系,但我感受到了,这就是写给我的歌”。

  导演阐述 跨越时空的人生渴望

  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的故事从1946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时间跨度长达40年,而故事的发生地则跨越海峡两岸四地的三台、重庆、上海、台湾。

  在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中,第一场就是邓禹平与白玫在重庆的热恋场景。还是在这一场,因为三台老家的来信,两人不得不分别,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然是一辈子,两人“开场就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执行总导演何鹏介绍,相比其他艺术门类而言,音乐剧对时间、空间的表达难度更大。为了生动地讲好这个故事,除了作品本身设定的场景转换外,主创团队通过音乐演唱表演,采用全息投影、舞美切换等进行辅助表达,实现了不同场景故事的有效链接。

  在舞台表达中,最大的特色是“多时空交错再现”。比如,在重庆等待的白玫痴情地憧憬未来,并回忆起少年时与邓禹平在三台的首次相识;得知无法回家,滞留台湾的邓禹平与白玫隔时空倾诉情感;特殊的历史,让邓禹平不得不向命运低头,但家乡和恋人始终在心中难以割舍,舞台上出现少年时期的白玫……

  何鹏介绍,这样的表现手法是通过舞台置景和灯光设计进行呈现的,从而让有限的舞台空间在视觉上呈现更立体,让故事叙述更立体、表达更饱满,也让观众更容易看懂剧情。正是多样的艺术手段,让全剧更完整更从容地讲述了这个爱情故事,通过故事传递出“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渴望团圆”的家国情怀这一主题。

  音乐特色 一首歌串起40年时空

  作为一部音乐剧,音乐表演是《高山青·潼川情》最值得关注的艺术亮点。

  作为该剧的执行总导演,何鹏此前执导了多部话剧,2018年曾担任民族音乐剧《溜溜跑马山》的分场导演。也正是上述经历,为他此次执导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积累了经验。

  就《高山青·潼川情》而言,音乐是全剧的核心支撑。在创作之初,何鹏就与音乐总监颜伟根据剧本内容进行了多次沟通,两人不知道在多少个夜晚,“现场演奏感知、推敲音乐风格,再进行现场录音、录像,根据视听效果确定全剧的情感基调”。

  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共有26个唱段,“每一个唱段都与剧情的发展紧密衔接”。在剧中,白玫被父母“骗回老家”逼婚,那句“为爱杀人”是对封建枷锁的控诉;当白玫逃离三台老家赶到重庆,而邓禹平已经前往上海,唱词“我们就此错过”,唱出在当时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而这次错过竟然是一生。

  在当晚的演出中,细心的观众已经注意到了,从序幕到尾声,《高山青》的音乐元素和艺术动机贯穿到全剧的每一首曲子,“也就是说,剧中的每一个唱段,都藏着《高山青》的影子”,这样的艺术设计是当前国际流行的表达方式,让故事更加流畅、连贯。

  在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中,融合了多种唱法。剧中,除了白玫的父亲、母亲出场时有民族咏叹的风格外,其余场景中,则以最接近三台民歌的方式,融合了流行、通俗、爵士等多种演唱风格,突出了地域文化特征和民间特色,让全剧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并认可。

  创作背后 演员接受两个月综合训练

  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的创作构想始于2019年,由唐虎编剧,王似冰担任总导演,何鹏担任执行总导演,余启翔作词,李智、颜伟作曲,2021年列入四川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剧本和音乐创作完成后,音乐剧《高山青·潼川情》剧组于2022年1月组建成立,有演员阵容近70人。剧中除两位外请演员外,均是绵阳本土的演员,大部分是绵阳市艺术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绵阳本土知名歌手助阵。

  何鹏介绍,音乐剧需要演员“在表演中演唱,在演唱中表演,实现人物情绪、故事剧情的无缝衔接”,要求每一位演员都要具备“唱、跳、说、演”的综合演出能力,而演员单一的专业优势根本无法满足,这也是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

  在剧组组建之初,剧组邀请专家对全体演员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综合训练。比如,舞蹈专业的演员,需要学习普通话和声乐演唱,表演专业的演员需要学习声乐演唱和舞蹈表演,声乐专业的演员要学习普通话和舞蹈表演,“这样的专业跨度,对演员和导演都是一大考验”。

  (绵报融媒记者 张登军 图片由出品方提供)

  编辑:谭鹏 校对:李志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