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四川在线 >
热门搜索:

一季度指标亮点纷呈 成都经济好于预期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19-07-04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围绕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全市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主题,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亮点纷呈。

亮点1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连续1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据了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总量超过8000亿元的基础上连续1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更重要的是投资结构的优化,体现在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两个方面,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28.4%,民间投资增速转负为正提高到3.1%,为后续产业发展和供给结构优化提供了动能储备。

同时,区域发展特色逐渐明晰,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以新经济、总部经济等为主导产业,一季度经济增长11.1%、领跑全市。青白江区依托国际铁路港的大通道功能争创国家级经开区,一季度经济增长10%,居全市第二位,新登记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19%和58.2%,青白江区项目招引建设的良好势头也显示枢纽功能对经济资源的吸附能力日益显著。

而东进区域是成都对标雄安新区,高水平开发的重点区域,东进区域投资增速快于全市13.2个百分点,天府国际机场、地铁18号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奥体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为东进区域城市功能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亮点2

强化产业功能区支撑

“5+5+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聚势聚能

围绕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成都加快构建16+1产业生态圈,推动金融、创新、人才等优质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集中,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的运行机制,形成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精准要素、政策、平台扶持体系,按照产业功能区“两图一表”招引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一季度,全市电子信息、机械、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7%、18.4%、10%、26%,同比分别提高1.2、12.7、1.4、1.4个百分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推进,主导产业的引领性、集聚性更加明显。

同时,搭建重点项目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推荐平台,采取扩大“税银贷”范围、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实施“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计划等措施,提高企业融资支持政策获得感。一季度,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7%、13%,保费收入增长17.3%,直接融资增长27%,上市企业突破100家。同期对比来看,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证券交易额增速均在提升,小型企业贷款利率同比小幅回调0.2个百分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加快形成。

此外,我市还实施新经济“双百工程”,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重点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培育新企业新业态。以天府绿道为例,建成的2600多公里绿道已经植入2191个文体旅设施,为业态创新提供应用载体;被誉为“科技界小岗村”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已拓展到全国8个试验区和省内45所高校院所,全市超过400项职务科技成果得到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00亿元。

场景营造和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经济红利正在逐渐显现,全市技术供需旺盛,技术成交额增长259.2%;新经济企业近4.2万家、增长27%,居副省级城市第4;新经济企业专利数量达64209件,增长94%,新经济活力位居全国第3。

亮点3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开放型经济能级加快提升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增长21%,连续9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赋予的历史机遇,和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实施。

国际班列开行量增长37.2%,实现“高频次、双向化、多路径、高水平”运行,境外连通城市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个,其中“蓉欧+”东盟班列开行134列,增长436%。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国际班列满载率,一季度国际班列综合重箱率达94%,国际班列开行实现“重去重回”,国际班列开行的可持续性大幅提升,市场力量的支撑明显增强。

航空方面,航线网络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季度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18.2%)、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12.9%)、出入境航班量(15.8%)和出入境流量(18.3%)四项指标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一季度,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国、东盟、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进出口分别增长6.9%、21.7%、16.7%、51%;民营企业进出口大幅增长69.1%,占比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在外贸增长中的贡献度显著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市快递出港量(2.64亿件)首次超过进港量(2.62亿件),标志着外贸形态实现了重大转变,经济发展正加快从“外生内向型”向“内生外向型”转变。

亮点4

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实体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成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减,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8%的水平,客观上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韧性,主观上得益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从各项数据看,经济活力正在上升。3月,企业招聘职位数环比提高14.9%;3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1.5%、处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景气区间,市场预期普遍向好。

将2019年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实施十大行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改进短板,对促进全市投资、释放企业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服务通威太阳能三期、天府药坊大健康产业基地等超过200个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缩减全流程平均用时99个工作日,为重大项目多开快建提供了保障。

这些改革措施和政策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增长的动力,从民营经济看,利润信心双提升,1-2月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5%,利润总额增长43%,利润回升带动民间投资加大力度,医药、建材、机械等领域民间投资分别增长68.5%、51.6%、42.7%。

亮点5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一季度,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9.2%,农村居民收入在持续高增长的态势下,增速仍然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成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目标,构建“七大共享平台”,聚焦土地、金融、技术、市场、信息等核心要素,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搭台。

同时,持续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聚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积极将现代经济要素资源和理念引入农村农业,不断缩小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一季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收入86.6亿元,增长15.3%。

亮点6

打造高品质生活

市民获得感认同感不断增强

去年,成都启动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加快补齐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短板。以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加快建设东安湖体育中心、“大运村”配套等重大项目;按照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计划,2019年底,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301公里以上,市民出行更加便利。成都还持之以恒推进“三治一增”,为市民提供良好生态产品供给,全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0天,优良天数比例升至76.7%,为近六年来最好水平,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12.4%、14.3%。宜居宜业的环境叠加实施人才新政,成都已累计吸引27.3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本报记者 杨彩华

原标题:一季度指标亮点纷呈 成都经济好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