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四川在线 >
热门搜索:

大凉山里走出国际戏剧节,濮存昕率中外戏剧专家团齐聚西昌畅聊“国际经验”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19-12-10   
“这其实是一个取经会。”首届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著名演员濮存晰说道。会场外,邛海被阳光铺满波光粼粼,会场内,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重要分支活动——2019首届西昌国际戏剧论坛正在西昌进行。11月23日上午,濮存昕率国际剧协协会总干事托比亚斯·比安科恩、圣彼得堡大学副教授尤利娅·米尔尼科娃、俄罗斯波罗的海大剧院艺术总监玛丽娜·贝利亚耶娃等来自瑞士、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共9位专家,在论坛上以“全球化语境下戏剧节的功能与演化”为题,畅聊国际戏剧节的举办经验。

讨论1:凉山为什么能举办国际戏剧节?

睁眼看世界的美好追求

“常常有人问我,凉山为什么办戏剧节,为什么能办国际戏剧节?”濮存昕以两个问题开启了讲话:“这就像大家问我,人为什么需要发展,需要追求幸福美好,这其实是一个道理。”在濮存晰看来,凉山本地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有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对世界来说,这种文化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对本土居民来讲,也需要借助戏剧节来“睁眼看世界”。

而凉山之所以能办国际戏剧节,“尤其离不开一批有共同梦想的发起人。”濮存晰说道,比如著名编辑李亭,在大凉山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热爱这片故土并创作出了不少关于凉山的文化作品,“所以这也算是大家一起做梦,一起圆梦。”

讨论2:哪些中外成熟国际戏剧节的经验可供借鉴?

让戏剧节成为当地节日的一部分

托比亚斯·比安科恩所在的国际戏剧协会,已经成功举办了33届国际戏剧节。“这个活动上世纪50年代在巴黎首次举行,1971年已走向世界。”因为当时这个活动在世界冷战的背景下,让全世界的戏剧人可以顺畅交流,所以受到业界的尊重。但他也提醒了一些举办国际戏剧节“风险”,比如有些国际戏剧节考虑到赚钱,引进的商业项目没有艺术价值,或者剧目过于针对“精英人群”,无法让各行各业的人参入其中,这些做法非常影响戏剧节的长期发展。他认为,成功的戏剧节应该要涵盖城市文化,这种文化可以是建筑,可以是环境,也可以是与戏剧交流之后的独特艺术氛围,从而形成当地节日的一部分。

尤利娅·米尔尼科娃同时也是当地孔子学院的院长,她认为凉山能举办国际戏剧节,是一件十分有勇气值得祝福的事。她提醒,举办戏剧节一定不能小视文化培训机构的力量。比如以孔子学院为例,它在圣彼得堡为俄罗斯当地的国际戏剧节提供翻译服务,学院中的学生将中国当代话剧剧本、中文字幕翻译成俄语,并进行同声翻译,从而更深入地利用戏剧节促进文化的深入交流。曾经让爱丁堡艺术节的世界声誉达到顶峰的英格兰艺术基金主席理查德·路易斯,分享了爱丁堡艺术节的举办模式。他建议利用艺术节将建筑家与音乐家、雕塑家与时装设计师、画家与艺术团体竞争合作。如今,爱丁堡艺术节每年吸引1350万人,而爱丁堡的当地人数还未到60万。

讨论3:面对年轻观众,如何做出有凉山特色的国际戏剧节?

本土原创剧目+辐射多样群体

玛丽娜·贝利亚耶娃和在场不少专家发现,这次西昌·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观众都非常年轻。“而在国外,戏剧市场的观众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为主。”这就为国内原创剧目提出了新命题。在“波罗的海之家”艺术节,当地艺术机构联合,众多艺术家成立“波罗的海之家”,带头开展了许多顶尖的艺术项目。“举办国际艺术节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她认为,目前艺术节能吸引33个国家和130个剧院参加,是从1991年起近30年积累而来的,第一次举办的时候效果也不是那么理想。

“立足当地文化,再培养丰富多彩的原创艺术形式,能让戏剧节做得更有

声有色。”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说道,他以国际各大儿童艺术节为例,为了让国际化的剧目能在本土观众群体呈现出理想效果,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丹麦的艺术节主办方合作,联合制作《小美人鱼》等剧目,实现更广阔地戏剧节文化交融。在托比亚斯·比安科恩看来,戏剧应该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人们,让大家参与其中。“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职业身份,以本土文化为出发点,辐射广阔的群体,这样的戏剧节才能吸引专业戏剧工作者和戏剧爱好者。”(四川日报记者 李婷 图/文)

原标题:大凉山里走出国际戏剧节,濮存昕率中外戏剧专家团齐聚西昌畅聊“国际经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