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四川在线 >
热门搜索:

构建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01-12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

昨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对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行了解读。

《决定》提出,要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推动发展方式变革,坚持产业生态圈理念,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决定》是成都以新发展理念统揽城市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推动发展方式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真正把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务实之举,为推动成都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加快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决定》提出,坚持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产业发展导向,加快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都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着力正确处理好产业升级与动能转换的关系,努力在转型发展中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成都将围绕重点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道,2020年,成都将着力实施“10000亿、8000亿、5000亿”产业行动计划,聚焦“芯—屏—端—软—智—网”精准发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积极发展航空装备、汽车、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能源环保,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医药商贸,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型材料产业,融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控制能力;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动品牌化、国际化和规模化发展。

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

加快推进高品质产业生态建设

《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组织经济工作制度,构建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安居乐业的产业生态圈,完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为支撑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市规划了30余个工业和信息化类产业功能区。如何夯实产业空间承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正加强规划引领,科学精准定位各功能区主导产业、细分领域,一个功能区主攻产业生态圈的1—2个产业细分领域,形成全域统筹、错位协同的市域协作体系,各功能区聚焦主导产业高质量编制“两图一表”,按图推进,精准招商,产业发展集中度、产业显示度和功能区辨识度正不断增强。推进产业功能区社区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布局标准厂房、公服设施、配套住房等高品质产业空间,变“引凤筑巢”为“筑巢引凤”,推进产业功能区筑基赋能成势。此外,还将深化“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实践,根据产业生态建设需求,协同联动周边市州产业资源,推进与德阳、资阳、眉山等共同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以创新驱动为内核

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决定》提出,要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重塑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9年,成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高效配置创新资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释放高校创新潜力,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如何通过创新驱动,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抓关键企业,实施“卓越工程”,支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牵头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抓关键环节,实施“短板工程”,攻坚先进碳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金属材料等基础材料、关键装备;抓关键技术,实施“突破工程”,攻坚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增强成都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版图的标识度和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进培育更多掌握“硬核科技”的创新型企业,打造数量多、质量优、潜力大、成长快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同时,将加快发展5G、氢能、核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构筑成都战略竞争新优势。

今年,市经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提能年”安排部署,秉持新发展理念,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为引领,围绕重点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成都高能级城市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本报记者 程怡欣

原标题:构建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