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四川在线 >
热门搜索:

四川科学家团队脑科学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杂志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2-26   

运用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精神疾病。 图片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磁共振研究中心提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龚启勇和他的团队。

运用新型磁共振成像手段,可以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和普通人相比,有微小的异常(图中红色和蓝色点)。

研究成果的亮点

◎用学术语言来说是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建立了心理与精神疾患临床研究从“0”到“1”的创新模式

◎对老百姓来说这些研究,科学回答了“精神病到底是大脑疾病还是心理疾病”等问题,并推动人类向“精神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迈出了一大步

《自然》杂志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创刊于1869年,是国际性科技期刊。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杂志负责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在脑科学领域,一个四川科学家团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近日,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在报道飞速发展的中国脑科学时,特意用专栏形式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团队的研究成果。

他们究竟研究了什么?7月7日,记者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磁共振研究中心,听科学家介绍他们关于大脑研究的最新成果。

A

颠覆传统认知的新观点

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会在大脑上有相应表征

人的内心活动,竟然是可以被“观测”到的。

一见面,团队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龚启勇就用这个观点颠覆了记者认知——内心想啥,外人怎么能够知道?记者追问:“比如听到坏消息我很郁闷,这也有可能观测?”龚启勇点点头,“当然,因为大脑会有可见的反应。”

看记者不可思议的样子,龚启勇谈起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实验:让受试者面对亮光,过一会儿再关闭。这期间,用影像设备持续扫描观察他的大脑会发现,灯光亮起时,大脑负责视觉的部分在影像上会“发亮”,表明血液涌向那里,“即便受试者撒谎说没看到亮光,大脑的反应也会‘说实话’。”随后研究进一步发现,不仅是亮光,人们看动物、运动物体抑或风景时,大脑“发亮脑区”都不一样。

国内外类似的大量研究已证明:人的精神活动并非虚无缥缈、不可认知,而会在大脑这个“载体”上有所体现。龚启勇带领他的团队,在此基础上推动了一个全新的放射影像领域:Psychoradiology(精神放射影像学)。

对“放射影像”,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去医院照的X光、CT、核磁共振等都属此类。传统的神经放射影像学,就是通过放射影像手段观察人的大脑神经,看是否有肿瘤、炎症等;而精神放射影像学,则是把这种手段用于揭示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

“这门学科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人的精神出问题了,就会在大脑上有相应的影像表征!”龚启勇表示,这种表征可能包括脑区体积变化、血流量增减、代谢水平变化等。

B

精神病诊治的新方向

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预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为后续精准治疗指引方向

科学家们做的,就是找出这些表征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精神疾病的精准诊治奠定科学基础。

抑郁症、精神分裂……精神疾病在当下并不是一个陌生词汇。据公开资料,国内抑郁症发病率在5%到6%。虽然患者数量巨大,但诊治手段还相对原始——判断是否得病,主要靠病人自己介绍有哪些症状。

单靠病人外在表象,医生很难得出对疾病的精准判断。“举个例子:病人说头疼,可能是没睡好,也可能是发烧感染甚至长了肿瘤……背后有太多种可能。”龚启勇说,要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还需要更坚实、客观的依据。

身体疾病可以通过照片、查血诊断。精神疾病怎么办?

研究团队的办法,也是靠“照片”。但这里照的,不是普通X光片或CT。“传统手段很难发现病人大脑的异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磁共振研究中心黄晓琦研究员介绍,团队整合了一些全球最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把它们简单理解为分辨率更高的‘高端相机’,研究人员用它们‘拍’出病人大脑最细微的变化。”

龚启勇介绍,目前团队已发表论文逾百篇,找出一系列和精神疾病有关的影像表征。其中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最具代表性。

运用新型磁共振成像手段,团队实现了多个“首次”——比如首次将精神分裂症分为以阴性症状为主和以阳性症状为主两类。龚启勇说,通过显微成像技术,“我们观察了不同病人的大脑神经纤维束,发现依据受损伤程度和区域,可以对疾病进行客观影像分型,这为后续精准治疗指引了方向。”

至于抑郁症,团队在观察数十位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后,发现他们大脑的某个神经环路和普通人相比,存在肉眼看不到的异常,包括微小结构变化和功能变化。团队中的贾志云研究员表示:接下来将“顺藤摸瓜”,希望未来能通过检测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来预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推动上述成果用于临床,是所有受访者都谈到的下一步研究重点。

“现在一个难点是,怎么把病人大脑异常和精神疾病的量化关系‘拿实在了’——就像量血压一样,到多少数值就表明有高血压。那脑萎缩到什么程度,才算有精神疾病?”龚启勇说,希望通过精神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能精准确定相关量化值范围,从而更好为临床诊治服务。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原标题:抑郁症是因为大脑“生病”了?拍个片子可找到答案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