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绵阳生态环境治理乡镇“扛大旗”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6-09   

  原标题:“配角”变“主角”

  我市生态环境治理乡镇“扛大旗”

  讯    牛奶瓶(盒)1斤可兑换50积分,50积分可换一支铅笔,2000积分可换一把雨伞……垃圾兑换积分,积分换商品。在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村民们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把自家收集起来的垃圾,拿到村委会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兑换日常用品。

  用积分“兑换”出美丽乡村,这是芦溪镇涪城村探索的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两项改革后,涪城村地域面积增加,村干部人数缩减,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村里垃圾乱丢、污水乱倒现象时有发生。去年,芦溪镇被列为我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乡镇生态环境治理机制试点乡镇后,涪城村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四级网格监管体系,尽最大努力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垃圾兑换积分制应运而生。

  据了解,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优化了乡镇和村级建制,但随着乡镇、村(社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资源整合、要素聚集,健全完善基层生态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市在三台开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乡镇生态环境治理机制试点,该县研究制定出《三台县乡镇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10条,将9项“该管、能管、可管”的行政权力明确授权乡镇,明确规定乡镇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推动乡镇由生态环保工作“配角”变“主角”。

  按照县上的整体部署,各试点乡镇在理顺基层工作机制、构建基层责任体系、夯实基层监管督查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探索,基层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日趋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建中镇整合公益性岗位,开展“千村整治,万村评比”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整治;古井镇凯江村按照“一个站点、二轮分类、三个队伍、四可原则、五项制度”原则,让全村生活垃圾不落地,实现“庭院净、村容新、成本低、效能高”;灵兴镇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垃圾临时中转站和购买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完善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转运体系……

  目前,三台创新梳理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责任清单,在全省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全县383个村已全覆盖配备农村保洁员5481人,175个村建立了垃圾收付费制度,211个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

  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完善乡镇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抓手。接下来,将吸纳好三台试点乡镇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该项工作,让乡镇、村组成为扛起生态环境治理大旗的的主力军,守护好绿水青山。(融媒体记者 尹秦)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