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三台在线 >
热门搜索:

【文“话”梓州】邹开歧:东方魔手——书写在三台古城的中医骨科传奇(7)?小小医院治大病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07-17   

不管是最初的广化公社卫生院,还是后来的城郊区卫生院 ;不管落脚于郊区的广化乡,还是搬迁于三台县城的南门外。在人们眼里,都是一家小医院。但是,这家小医院里却发生了很多“大事件”。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一段时间,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机关停止上班,唯独这家小医院特别繁忙。

王兴荣和吴绍静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治病救人不分贫穷与富贵,职务高低与亲疏,还不能分派列。

管它是领导,还是群众,身上破了口子,一样的出血 ;伤了筋骨,一样的疼痛。一样的需要医治。所以,来者不拒,一视同仁。有病治病,有伤疗伤。

对立的群众、头目、群众、领导,居然同住一间病房。尽管派别不同,观点不同,但疗伤的目的一致。别看他们为了争个谁正确,成了生冤家,死对头,为了治病疗伤,住在一起,反而成了同病相怜的朋友。

这在当时的民间,传为佳话。

1973年,更名为三台县中医骨科医院之后,因病床不够用,就忍痛割爱,将效益特好的痔漏科停了。

有一天,一位军人同妻子非常焦急地将刚满七岁的小女儿送到医院来。经王兴荣和吴绍静诊断,结论是右脚第三趾骨缺血性坏死。

这位军人自我介绍,他是北京军区某部参谋,曾去北京协和医院,三O一医院求治。在那个年代,对骨坏死犹如身患绝症,只有切除。夫妻俩不忍心让女儿身上留有缺陷,听手下一位士兵说了,家乡三台有位中医骨科高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到了三台。

王兴荣同吴绍静经过仔细诊断后,反复研究,如果自己也说切除,这就是对传统中医骨科的叛逆 ;如果让夫妻俩带着无法医治的女儿回去,不但伤了夫妻俩的心,也算自己砸了吴氏中医骨科的牌子。

夫妻俩决定试一把。

王兴荣翻开小本子,寻找岳父在世时传授的秘方,总算看到了希望。就带着学生去平武深山老林扯草药,熬成药膏外敷患处,同时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历时三个月,居然奇迹般地痊愈。

孩子的父亲,从北京再来三台接女儿时,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小个县城,一条很不起眼的老街,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医院,不仅为自己女儿治好了坏死的骨,还疗好了女儿幼小的心,高兴得不止是对王兴荣和吴绍静千恩万谢,还让女儿认了干爹干娘!当他们把X光片带回北京,交给北京医院的专家看了之后,都觉得这是奇迹,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种病叫脉管炎。当时西医的治法是切除,坏一节,切除一节 ;再坏,再切,病人非常痛苦。

王兴荣用岳父传授的白虎丹加上药膏治疗,效果还不错。

西藏军区招待所所长赵映普,也是患脉管炎久治不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三台。见到医院不但口岸差、外观环境差、床位设备更差。本来想打转身,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不如试一下。没曾想,居然痊愈了。不但感激不尽,还主张他们去成都开医院。

王兴荣和吴绍静夫妇,坚守在生养他俩的这方土地上。收治从四面八方奔赴三台的骨伤患者。让他们带病而来,病愈而归。

“小小医院治大病”,成为当时对这座中医骨科医院众口一词的评语。

(来源:作家荟  文/邹开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