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三台在线 >
热门搜索:

【文“话”梓州】【悦读时光· 散文】墨峡‖水国蒹葭夜有霜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07-21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古琴悠悠、意境浓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三台潼川古城,回首这片商贾云集繁华之地。“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要冲”。涪江流经三台县境70余公里,穿越芦溪、刘营、灵兴、潼川等8个镇乡,在北坝百顷出境至遂宁市射洪县香山镇,涪江也由此从上游进入了中游。

水墨潼川,点亮了涪江岸边的千年明珠。三台在历史上有过众多名字。但有一个名字在时光长河中灿若月明,那就是“潼川”,如今,更加美丽的潼川已踏浪而行,风姿绰约走进新时代。2020年春节前,潼川古城旅游综合体揭开神秘面纱,在原来南济渡的位置,矗立着高大的梓州渡牌坊,诉说着古城的恢弘与厚重。犹如一位白发老人注视着梓州新城的变迁,凝望着涪江、凯江的交汇奔向长江、头也不回。据三台文史专家左启介绍,今天之三台起源于遥远的古郪国,由郪县、北伍城县、始平县演变合并而来。三台县城治地潼川,“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要冲”,历来为县、州、郡、府、路治所,县城虽经历朝历代培修、改建、扩建,但城池基址至今未变。《华阳国志》记载郪县之名源于郪江,三台县城治地潼川,历来为县、州、郡、府、路治所。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江城孤照日,春谷远含风。”,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梓州却是取“梓潼水”的梓字,梓潼水即今天中国绵阳科技城众所周知的梓江,梓江属涪江支流。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梓州改为潼川府,潼川命名时取“梓潼水”中的潼字。自此“潼川”这一厚重的名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名噪一方。“水国蒹葭夜有霜”,由于涪江在三台水面宽水流大,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水患,历代都在修筑河堤、修建城墙防御洪灾。潼川古城墙原长5千米,现余2000米,东城门、南城门保存完好,2013年古城墙和东、南城门被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南外街、方家街、下南街等古街道和建于清及民国初期的古院落保存较好。南外街、江西街与水上码头南济渡相连,南济渡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20世纪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野花戴石红矜艳,杂树分沟绿剪齐。画意诗情两幽绝,好山都在夕阳西。”为了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古建筑生命,传承千年文脉。近些年来,三台党政四套班子斥资推动潼川古城项目开发,对部分历史古建筑实行挂牌保护,修缮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传统民居和商铺,新建主题酒店及历史街区配套景观和建筑。目前,已建成了梓州渡(原南济渡)牌坊及广场、游客中心、南外街、江西街、广东巷、伍城巷等区域,别致的石板路,悬挂着大红灯笼雕梁画栋的青砖瓦房,再现了千年潼川古城之盛世画卷。

“数家茅舍俯清溪,微雨沾尘溅作泥。村径尖叉牛迹乱,水田平远鹭飞低。”依水而兴的潼川,源于三台早就是闻名全国的猪粮大县。东依涪江、南临凯江,人口百万。新中国以来,历届县委政府重视民生水利发展,兴修了鲁班水库、团结水库、武引工程、红旗堰水库和永安、文峰、明台、吴家渡、冬瓜山等水利水电,支撑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民众生活,彰显了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的科学利用。县水利局局长王宗明说: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结合文明创建“清四乱”专项整治,包括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台已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新常态。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潼川古城曾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这应该与水运有关吧。北宋状元苏易简“清流深夜渡,候吏戴星迎。两行蜡烛泪,一叶彩舟轻。”描写的是涪江夜行回老家、舟停潼川古渡口的情形。据考证:在唐代,潼川古城以下的江河曾是中药材运输和集散的大码头。至清代,水运则成为了长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是时竟有营运木船340只,产于本地的食盐、麦冬、棉纱、土布、生丝等物资都是从水路运出的,当时的潼川府更有乡村渡口34处。建立新中国时,经整治开发,江油中坝至三台北坝间的涪江航道通行了10-20吨船只。凯江汇入后,舟行始畅,通行了20-30吨船只。到20世纪70年代,有木船369只,核载3874吨,从业人员1370人。到1979年改革开放初,古城水上航运达到巅峰,其年度运货70.2万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进入21世纪,随着公路交通的加快发展包括水资源水环境的新变化,“渡口桥梁化,桥梁永久化”走上前台,繁忙水运渐衰。你看,凯江廊桥、梓州大桥、老南桥、新南桥、新渡口涪江桥、成巴与绵遂高速互通桥犹如彩虹般萦绕在幸福小康的身边。“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唐代女诗人薛涛穿越时空来到梓州也会说:“三台潼川古城明天会更好!”。

(来源:梓州悦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