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三台在线 >
热门搜索:

三台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再登川台 来看“村庄改名之后”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2-26   
“合村并镇”两项改革不仅是地理版图的重塑,更是农村人口规模、农业产业的一次优化调整,这也赋予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三台作为做好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先行地,三台经验再次登上四川新闻联播。今天(2月24日)四川新闻联播播放了一条名为“村庄改名之后”的新闻,新闻通过村民陈万刚的故事,展现了两项改革工作给我县古井镇枣林村村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原文如下:

今年春节,外出打工返乡的绵阳三台县村民陈万刚发现自己的村庄改名了,村庄为什么改名?这给陈万刚和这个村庄带来了什么样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 

绵阳市三台县枣林村乡村振兴专干 肖霞:老师,户籍地址这儿你没填对,叫枣林村不叫詹家沟村了哈,改一下。  

绵阳市三台县枣林村村民 陈万刚:就是哈,詹家沟村都不存在了,还不怎么习惯呢。  

让陈万刚不习惯的变化来自于去年四川开展的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陈万刚所在的詹家沟村与相邻的枣林村合并为一个村,詹家沟名称不再保留。

在两村合并前,詹家沟村没啥特色产业,而旁边的枣林村却依靠种枇杷发了财。两村合并后,枣林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制定枇杷种植规划,扩大种植面积。陈万刚的邻居王德孝也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  

绵阳市三台县枣林村村民 王德孝:每个月多收入1000多块钱,每季差不多的时候有技术员来给我们讲技术,学到好多。  

不到一年的时间,枣林村的枇杷连片种植面积从过去的9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亩。枇杷一般两三年就能到丰产期,一亩的果子能卖接近5000元。  

看到种枇杷这么来钱,陈万刚打算借这阵“东风”,用自家后山顶上的10多亩荒地发展家庭农场。有了这个想法,他找到了村干部肖霞。肖霞提出,现场去看看他家的土地情况。 

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枣林村村民 陈万刚:肖老师,你看这个路好烂嘛。  

记者 詹博源:对,这个路还没有修好呢。  

古井镇枣林村乡村振兴专干 肖霞:如果你现在要做家庭农场,我们要在上面给你争取一些项目,解决你以后的运输问题……

34岁的肖霞,是去年新上任的乡村振兴专职干部,村里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问题,都需要她站在全村的角度来统筹解决。其实,和陈万刚一样,肖霞前两年还在沿海打工。“合村”后,考虑到在外见过世面的打工者返乡,对村里的发展能有不同思路,枣林村提拔了一批年轻的返乡农民工,村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也从接近50多,下降到了40出头。  

马不停蹄的,肖霞又带着陈万刚来到去年刚发展起来的一户家庭农场。

绵阳市三台县枣林村乡村振兴专干 肖霞:今天也带你过来看哈这个,这个是我们一个智慧鹰眼工程,这个项目资金也是我们从上面争取来的,所以说的你那个产业道路这方面你也不用太担心了 

两项改革前,村一级财政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是“老大难”问题;改革后,枣林村统筹两村资金,全面向产业倾斜,其中一项主要工程,就是花费70多万元帮助村民在水果园安装智慧监控系统,解决了园子大、管理难的问题。  

修路村里有扶持,优势产业有规划,园区管理更科学,眼前的变化让陈万刚对“村庄改名”有了更多的认识。 也坚定了他放弃外出打工,回到家乡利用枇杷产业发展家庭农场的决心。

绵阳市三台县枣林村村民 陈万刚:感觉变化还是挺大的,我就计划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家里跟他们搞点产业,我肯定还是有信心,做好了呢,再带动周边的老乡搞点经济。  

现在,陈万刚到枣林村村委会正式递交了《家庭农场申报表》,焕发生机的村庄正在为陈万刚这样的村民们带来新的发展希望。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