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绵阳铁塔:一个月建110个微站护航“水绿天蓝”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04-19   
  讯  “抬头即见蓝,俯首皆是绿。”这是现在所有来到绵阳城区人们的第一印象。

  经过一年努力,2019年绵阳市城区优良天数为325天,同比增加25天,优良天数率89%,同比增长5.4%,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位居四川省前列,提前完成了优良天数率约束性指标,打了一场漂亮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翻身仗。

  “必须全力以赴把每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具体,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市委书记刘超在绵阳市环委会上作出明确要求。一份《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三十六条硬措施》应运而生。“三十六条硬措施”将治污攻坚的系统安排变成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指挥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督导体系和奖惩体系五大方面入手,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明确职权,压实责任。硬措施,就要瞄准硬骨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说。

  政令一出,立即响应。绵阳市生态环境局携手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分公司创新合作,合力打破常规,一个月在绵阳城区建成110个空气质量监测微站,为这场翻身仗擦亮了“眼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打赢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必须准确掌握绵阳城区空气质量实时检测数据,于是绵阳市生态环境局与绵阳铁塔公司加快了遍布城区的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监测系统建设。微站是眼睛,感知空气质量,为后台大气环境网格化综合监管平台这个“大脑”提供数据支撑。

  “一般建设周期要半年以上,我们在通信基站上搭载监测微站,缩短了工期。”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分公司总经理王永忠介绍道:“绵阳铁塔充分利用密集的通信塔、现成的机房、稳定的电源,使之成为建设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的便利条件。”

  据了解,城区目前已建成的110个微站,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工业区、主干道和六个传输通道,平均每1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微站。 这些微站的建设,在绵阳铁塔人全力以赴的努力之下,只用了一个月便也已完成。

  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变得有的放矢。手握实时数据,绵阳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抓早抓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或降低环境污染影响。

  在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网格化综合监管平台的电脑屏幕上,每个微站点位的实时空气质量一目了然。数据每十分钟刷新一次,系统自动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相应网格员的手机上,由网格员及时查看、反馈。”网格员从污染现场发回照片,异常信息推送30分钟内,巡查人员就已到位,及时加以纠正。

  绵阳城区110个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就是我们随时监测绵阳质量变化的明亮“眼睛”,无论风雨阴晴,也无论日夜变幻,守护着绵阳这方水土,守护着这方水土的天蓝水绿。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