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绵阳非遗文化为精准扶贫添活力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11-24   
  原标题:非遗+传承创新+扶贫车间

  绵阳非遗文化为精准扶贫添活力

水磨漆

  久在深闺无人识,一朝亮相天下惊!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彩斑澜。北川草编挂画、耳环、茶具;羌绣创意服装,创意羌绣笔记本、提包;古羌茶艺……

  前不久,国家文化和旅游司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组,走进北川羌族草编研学体验培训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羌茶手工制作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扶贫车间、妇女灵活居家就业基地等,了解我市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情况。

羌绣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非遗传习所、传习基地60余处,并依托非遗发展“带头人”,建成非遗扶贫工坊7家,带动60余个非遗项目,每年开展精准扶贫技能培训300余期,受众超过15000余人次,解决了5500余人的就业问题,2000余户建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个人年增收超过2000元。

  以羌族草编为例,5·12特大地震后,北川开展了大量的非遗文化进校园及扶贫工作,通过羌族草编培训,不少残疾人和失去土地的群众,多了一技之长,也多了一项收入。

  “为了方便教授大家学习技术,我们在北川的各个乡镇,利用文化站,建立了羌族草编传承及加工基地20多处,并成立了合作社6家。”羌族草编传承人黄强介绍,通过学习草编技术、加工产品,或者开店、摆摊设点,在学校兴趣班上课等各种形式,让超过100多位建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羌族草编

  目前,北川已形成家里小孩在校学草编,父母、老人在家做草编的局面,已经改变了原来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无事打麻将,说长道短的情况,形成了人人学技术,家家家庭和睦,村村邻里团结的和谐氛围。在“非遗+文创”为扶贫赋力的同时,全市因地制宜开展羌族文化主题旅游建设,近年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近70亿元,成功打造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典范,为扶贫注入愈久弥坚的文化内生力。

  此外,在非遗的传承推广上,我市加强贫困地区非遗文化对外交流线上线下推广,并以北川、平武等贫困地区为重点,先后携手阿里、京东、拼多多等10余个电商平台,为非遗发展助力,让非遗走出了国门,已在多地举行推广交流活动,深受外籍友人好评。

  “下一步,绵阳将进一步发挥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实现全面小康贡献绵阳非遗力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建芝告诉记者。(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彭雪 文/图)

      编辑:郭成

btc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