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三台在线 >
热门搜索:

【媒体看三台】川报头版看三台 “一加一减”鲜活经验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0-07-22   
7月21日,四川日报头版刊发了题为《三台县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着力做好“加减法”》的专题报道,并专访了县委书记马辉,深入宣传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原文如下:

“现在生活太方便了,前天网上买的米粉,昨天就快递到家。以前分散居住时,这样的事根本不敢想。”7月4日,小雨过后,绵阳市三台县塔山镇槐树村10社集中定居点路口的黄桷树下,一些村民聚在一起聊天,72岁的刘长金谈起了自己的网上购物经历。这棵需 5人合抱的大树树荫下,是该集中定居点47户居民议事聊天的主要场所。

过去分散居住在周边的村民,现在都住进统规统建的集中定居点。他们尝到了在集中定居点的好处:房屋漂亮美观,村口有小卖店,客运班车在此停驻。

三台县人口142万人,有63个乡镇、932个建制村。最小的乡仅6000多人,最小的村仅402人。虽然全县每年投向村、社区的运行经费超8000万元,但分到每个村、社区的经费仅8万元左右。一些地方出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三台县做好“加减法”。“加法”,是为基层配齐配强干部队伍,乡镇领导班子由之前的“缺兵少将”变成“齐装满员”,将67个县级部门派驻乡镇站所下放乡镇实行属地管理,10个重点乡镇派出综合行政执法队由乡镇统一调动,增强基层发展势能;乡镇平均人口由2.24万人增至4.28万人、平均面积由42.21平方公里增至80.58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双倍增”。“减法”,是改革后乡镇数量从63个减至33个,减幅47.6%;建制村由932个减少为383个,减幅58.9%;乡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两岁,村(社区)临时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6.32岁。

“一加一减”间,乡镇活力增加。塔山镇是丘区农业镇,许多村民在外务工。过去想发展主导产业,但每年只有几十万元可整合的项目资金,只能做些“小修小补”。如今,“三合一”的塔山镇,每年可整合的项目资金近200万元,加上新接收的水利站、农机站等专业人才,目前正在启动农田水利工程。塔山镇党委书记吴运波介绍,通过项目资金带动1000万元投入,助推藤椒产业升级,打造7000亩连片藤椒产业基地。

变化还体现在服务群众的能力上。7月4日,星期六,槐树村临时党委书记杨启银正在办公室值班。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三台县改善村社干部待遇,也进一步强化了村社干部的责任感。根据三台县新的规定,村委会每天有村干部值班,方便群众办事。当天,几名村民来找杨启银商量,准备在集中定居点旁的小山发展养殖业。大家经过思想碰撞后,又拟增一个新计划——打造旅游体验项目,村民可用空闲房间接待游客。

专访

三台县委书记马辉: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加强

三台县是全省丘区百万人口大县,改革前辖乡镇63个,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等问题突出。通过改革,三台减少乡镇30个,乡镇平均人口、平均面积基本实现“双倍增”。

聚集中心、优化格局,县域经济地理版图格局性重塑。三台紧紧抓住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这一机遇,主动加压、一线作战、精细组织,着力打造县域发展“主干”、县域文化“名片”和县域治理“前沿”,有效增强全县干部群众此次参与重大性、结构性、历史性改革的激情与担当。 改革后,“县城主城区、县域副中心-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多层次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五路共进、全域振兴”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聚合人心、下沉力量,乡村基层治理效能整体性跃升。改革前,县乡之间“条块分隔”,七站八所全部垂直管理,乡镇权责严重失衡。为此,三台将原来县级部门派驻乡镇的67个站所下放属地管理、下放相应编制354个、人员274名,使乡镇基本功能齐全、管理有责有权。与此同时,被撤并乡镇全部保留卫生院、中小学校、金融网点,全部设立便民服务站,做到“集市照赶、学校照上、医院照开、服务照有”。全县上下更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经受住检验,全县25.7万名返乡农民工“零感染”,15.4万名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就业,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展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加强。